查看原文
其他

纪录片《00后》跟拍长达10年,道尽70后家长的挣扎与焦虑

2017-09-21 新读写

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

这个故事的跨度,长达10年,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是一群00后。这更是一场关于教育的宏伟实验:不同个性的孩子,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,成长为不同的人;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,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故事。


这就是央视热播的纪录片:《00后》


第一集 《爱的方程式》

第二集 《时光若倒流》

第三集 《成长单行道》

第四集 《一一的世界》

第五集 《朋友这件事》


故事背景: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的张同道和他的团队,曾以几个00后的孩子为主角,于2009-2012年间陆续拍摄了纪录电影《小人国》和电视纪录片《成长的秘密》《成长的秘密之小学时代》。如今,这群当年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少年,张同道和他的团队第3次扛起摄像机,把镜头对准了他们。


这是中国首部跟踪拍摄了10年的纪录片,在豆瓣上获得了8.8的高评分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z05375zj3e7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以上为预告片,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可观看5集完整纪录片


这部纪录片共五集,每集跟踪记录1-2个孩子。他们来自同一个幼儿园,在相似的环境下成长,却随着年龄的增长,渐渐具有了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做事风格。


是什么促成了他们的变化?


让我们一起经历00后的10年来的生活与成长。


第一集《爱的方程式》:母亲给的,真是孩子想要的吗?


小男孩锡坤从两岁开始上幼儿园,

小时候的锡坤,可以说是十足的“熊孩子”。

他会把小朋友的鞋、足球扔进垃圾桶;

他“煮面条”吃,把面条烧着火,再往火上撒一把盐,

因为他知道盐在火上会爆。

他乐此不疲地玩着这类让人抓狂的把戏。

儿时的锡坤,

是一个天真、活泼、大胆的孩子。


妈妈为锡坤操碎了心,

锡坤两岁进幼儿园时,

她追到幼儿园去喂奶;

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,

她带着锡坤搬家,和爸爸分居两地;

再后来,她干脆辞去了工作,专心陪伴锡坤成长。



随着年龄的增长,

锡坤却渐渐变得内向起来。

进入小学后,

锡坤迷上了科学实验,

立志长大后成为科学家,

他的妈妈担心孩子闷头做实验,

错过了人际交往的乐趣;


后来锡坤又喜欢上了魔术,

妈妈又担心他长大之后,

靠魔术没办法养家。


为了让儿子更好地合群,

妈妈曾经想尽办法帮他报演讲班、夏令营,

帮助孩子能融入同龄人;

临行前,妈妈千叮咛万嘱咐,操心无比。

我们可以看出,长大了的锡坤,

仍然有着对妈妈的依赖。



锡坤在个性与爱好中游走,

妈妈却在执手与放手间挣扎。

伴随着儿子青春期的到来,

妈妈开始思考如何放手。


妈妈:(需要的是)你离开我。

锡坤:(轻松而坚决地)你离开我。



直到这时,锡坤妈妈才醒悟过来,

她说:

“我们有一句话叫‘60分妈妈’,

就是你不能做到70分、80分。

你有时候不要做得太完美,

可是我一开始就是要做完美妈妈的。

然后这就出了事儿了,

就是我操心太多了。

但是我即便是这样,知道这些,

我还是怀着一种爱心来做妈妈。”


锡坤妈妈和无数中国妈妈一样,

把自己的全部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孩子,

甚至采取了“丧偶式育儿”;

但孩子又是怎么对他的呢?

母亲给的,

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?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54524oqn9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第二集《时光若倒流》:“二孩时代”的爱与痛


小时候的萌萌长着两颗兔牙,十分可爱。

她会笑,会撒娇,会生气,也会哭泣。

爸爸把她送去幼儿园,

她哭闹着不舍得爸爸离开,

大声喊:“爸爸别走!”

哭到整个班都一起哭。


现在的萌萌已经是初中生,

她还多了一个新的身份——姐姐。

两年前妹妹的到来,

改变了三口之家的平衡关系。

如今的萌萌,

每天从学校回到家,就把自己锁进房间,

最多的时候,是和耳机与手机在一起。

父亲对她说话,不回答;

父母邀她出门,不愿意;

和妹妹也似乎从来没有亲密地相处过。


萌萌的父母想过很多办法促进两姐妹的关系,

13岁生日的时候,

妈妈送了一副特别贵的耳机给萌萌,

条件是——萌萌每天要和妹妹玩十分钟,为期半年,

萌萌为了耳机答应了。

其实,所谓的“一起玩”只是待在一个屋子里,

却看不到任何感情交流。


萌萌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,

她不再寻求妈妈的拥抱,

也拒绝爸爸上下学的接送。

回忆起曾经和女儿亲密相处的时光,

妈妈眼含热泪。

萌萌说,她想有个时光机,

回到一年级的那个暑假,

享受在游轮上和父母无忧无虑的时光。



萌萌是《零零后》中,

唯一一个需要面对二胎妹妹出生的孩子。

她说,她根本就不想要这个妹妹。

她觉得——自己失去了价值。

“父母不喜欢我了,我被忽略、被取代……”


她对妹妹几乎是无视的,从不跟她玩儿,

爸妈将此归结为萌萌正处于青春期,天生叛逆。


但是旁边的阿姨却道破端倪:

每次外出都是爸爸抱着妹妹,妈妈跟着,

萌萌走在一旁,跟个陌生人一样;

而萌萌只说了一句:对这种父母我能说什么。



当青春期遇上二孩,

很多家庭都面临着新的挑战。

新生命的降临,

改变了家庭结构,

也改变了父母的教育理念。


00后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开放的环境中,

对存在感与话语权的要求更高。

该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,

是00后的父母们共同面对的课题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k0546m522et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第三集《 成长单行道》:最好的选择


昊天和嘉阳是幼儿园的伙伴,

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:

梁昊天性格内向,

喜欢自个跟自个儿玩;

刘嘉阳开朗活泼,“迷妹”众多。

后来,他们上了同一所小学,

出于家庭环境与教育理念的不同,

他们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。


昊天选择了大多数中国孩子的道路,

他在传统教育中学会了守规矩。

他在体制内按部就班地学习,

忙于考试、作业、各种补习班,

他的学习牵挂着家人的心,

取得好成绩是父亲最重要的期望。

在“主流”的道路上,

他摸索着自己的方向。


当昊天奋战中考时,

嘉阳一直为留学准备着。

家庭观念和家庭环境为他提供了选择自由,

所以自小他就与众不同。

他清楚自己的性格适合怎样的教育,

决定申请选择体制之外方向。

社交和英语,

对他来讲都不是问题。



两个孩子,

从小一起长大,

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,

但是他们都认为那是对于自己最好的选择。


嘉阳妈妈说:

“让孩子自己做选择,

我们给予支持,

结果如何让他自己去承担。”


有些事,

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懂;

有些路,

只能自己一个人走。

家长永远无法代替孩子成长,

尊重与陪伴,

才是最好的姿态。


第四集 《一一的世界》:让孩子成为本来的样子


“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,

我不想交朋友。”

三岁的一一说。

她总是喜欢一个人,

当其他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耍的时候,

一一宁可么一个人看书、发呆,

就是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相处;

老师一再地引导她学会交朋友,

但是她却说:“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”,

听到孩子这么说,

老师感到无比惊讶。


但老师和长意识到,

为了孩子的未来,

要合理地引导孩子,

让她学会和人交朋友,

让孩子慢慢融入人群社会中。



长大后的一一虽然朋友不多,

更多的时候选择独来独往,

但是她对于生活有了清醒的认识。


“我觉得,要求人是外向的这件事

它首先肯定是有它的目的的,

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紧密地

就是抱团在一起,

然后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吧。

但是我觉得,

从本质上来讲

其实它对内向的人是有点不公平的。

其实内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的,

比如说能更好安静的思考沉淀。”


无论是三岁时,

还是十三岁时,

一一的身上都流露出淡然的力量。



一一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她的?

在纪录片中一一父母的镜头不多,

但可以看到的是:

父母并没有试图完全改变她。


时间魔力也有无法穿透的空间,

性格DNA沉淀为专属自己的人生密码,

也许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是科学的。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,

父母要做的,

是因势利导,

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。


第五集《 朋友这件事》:适合的,才是最好的


这一集讲述的,

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孩子。

男孩叫乐乐,

在幼儿园乐观积极、机灵古怪,

为了和其他小朋友玩会想尽各种方法,

并且能够融入其中;


女孩叫辰辰,

每天都会在幼儿园门口等一个人,

风雨无阻,

见不到他,

她会一直等待,

只有见到她的小玩伴,

她才会露出微笑。



乐乐慢慢长大,

他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,

后来在妈妈的引导和同学的感染下,

他爱上了机器人,

如今已赴美读高中。

乐乐说:

“我现在的选择,

就是要去追寻我的天命,

只要自己努力了就行,

然后不管结果怎样,

我努力了我就是赢家。”

爸爸说,

希望他有能力追求自己的幸福。



十四岁的辰辰没有朋友,

她不喜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。

她喜欢动物、玩偶,

说以后想做野外动物科考员,

尽管这样会远离人类。



有些人注定成为侃侃而谈的演说家,

有些人则适合安静地待在实验室。

正如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

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吧,

适合他们的,

才是最好的。


看完这部纪录片,做父母的都沉默了。当今的中国社会,为孩子成长提供了新的空间,也让为家长们开始思考怎样让孩子接受个性化教育。


纪录片中的这些孩子,曾经在同一所幼儿园中玩耍,然后,从共同的起点出发,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作出了不同的选择:有的进入公立小学,行走在学习成绩与素质培养的钢丝绳上;有的进入私立学校,压力相对小,又保留随时回归的可能;有的进入家庭学校,希望为个性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;有的干脆全家移民,直接接受国外教育…


总导演张同道说:“在00后的成长过程中,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是一个核心问题。在放养天性和规范约束的二元对立中,我也曾迷信自由的力量。但问题的核心在于,孩子并非只有两种模式,而是星斗一样各自独立,熠熠生辉。”


正所谓没有最好的教育、只有最合适的教育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有千千万万个选择。然而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。对于这种精神负担,孩子们并不自知,唯独他们的父母清楚并且必须明晰孩子要做什么,他们又可以帮助孩子做些什么。


《00后》执行总导演喻溟说:“00后的父母多为70后,他们曾接受应试教育、搏击过高考,如今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。对于子女的成长,他们挣扎在素质教育的理想和应试教育的体制之间。”


这真的是一种考验,更是一种煎熬!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观看5集纪录片《00后》



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


长按二维码  关注新读写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